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对于职业规划的关注,无疑是伴随着就业形势而出现的。企业用人单位如何看待大学生,而初入到企业的大学生流动性极大,原因为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东方慧博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了解到缺乏职业规划的观念、盲目就业、频繁跳槽等成为影响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
北京东方慧博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孙大元告诉记者,从他们年初的监测来看,很多企业在招聘上对大学生都是有需求的,可是需求量不大,这和大学生的流动性强是密切相关的,而大学生流动性强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大学生没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缺少必要指导不了解职场 由于在校大学生缺乏对行业、职位信息的详细了解,体验不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加上有的人"当局者迷",难以很好地了解自身,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对如何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个人能力和未来职业生涯之间搭建桥梁不知所措,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
假如一个学土建工程师的学生,他可能从没想过在公司里是做什么的,在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的时候就先找个公司上班,然后在考虑。
在高校就业指导中,提倡先就业再择业,国家教育部同样也这样倡导,其实这种宏观的就业指导方针它已经偏离了企业的初衷,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如果大家都是先就业在择业,那么和这个观点不谋而合,大家也就都不用再去考虑个人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可以先找个单位上班。这样就间接导致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的盲目性,不管哪个行业只要招聘我就去,不考虑做什么,对自己的长期发展也不考虑,这样就埋下了大学生频繁跳槽的隐患。很多大学生先就业了,但是工作不满一年或是两年就跳槽了,因为这个工作不适合他。
建筑企业国有居多,最初招大学生的时候国家有一个政策如一个六年服务期,这六年不能流动,而现在企业都改制了,使用合同制,没有改制的企业仍然在沿用这个,但这样的企业已经是非常少了,所以没有企业还在注重培养大学生,大学生的这种就业观念也导致他不关注这块。相对大学生来讲企业对他也没有了约束,相对企业来讲对企业也是一种伤害,伤害反过来的作用力还是作用在大学生身上即企业排斥大学生,大学生没有地方可以积累经验。
原因二:学生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工作脱节 大学生要就业但是他受到的教育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企业认为我招聘大学生面临很大的问题就是这个。
企业需要大学生有点专业实践经验,比如学土木工程的学生,他有没有利用暑期到项目上去实习,看看楼是怎么盖的,而不是坐在教室跟着老师说结构是怎么样的,怎么施工等,到项目一线上去看一看,看一看基础是怎么做的,结构怎么做的,有没有实践经验,面试的时候,你会说比如我在某个项目上有一个月的实践经验,人家就会问你,这块你怎么组织,怎么安排施工,你一说在怎么怎么样施工,如何安排的,招聘的人员很清楚,面试的时候一听就知道你有没有真正实践过,招聘回来之后就很容易上手。
很多国有企业为何不愿意招聘大学生,因为民营企业会挖他培养好的人,国有企业会改制,改制后机制好了,福利会提升,甚至有些比民营企业好,这样会吸引哪些人。
原因三:职业诚信有待完善 不了解自己,不知道面临的工作岗位是否适合自己,无疑会增加就业难度。不少大学生毕业后,经过或长或短时间的尝试或"跳槽"才会找到较为适合自己的工作
由于各种因素大学生总是频繁跳槽,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漂亮的简历中隐藏了一些,职业诚信在我国还需要完善。
除此之外,大学生毕业的人数太多,竞争激烈,扩招后人员多了可是人员质量并没有提升;很多大学生怕吃苦,对工作只想干大事不想干小事等也是大学生流动性强的因素。